个体亲环境行为是促进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路径,也是环境管理学与环境心理学等的热门话题。以往的研究却常常聚焦于促成这类行为发生的近端个体类因素,如个体动机,而忽视了潜在的远端社会环境因素,如关系流动性(个体感知到的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建立新关系和结束旧关系的难易程度)的影响。为此,yl23411永利侯玉波及其合作者,从人-环境互动与印象管理的视角探讨了关系流动性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or impressing others? Understanding whether, why, and when relational mobility shapes individual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于2023年10月15日在中科院一区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11.1)在线发表。

研究通过3个系列研究验和1个补充研究验证了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模型:研究1采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库(CGSS)的二手数据,发现关系流动性与个体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2采用问卷调查设计,在研究1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验证了印象管理动机的中介作用,发现关系流动性通过增强个体的印象管理动机提升亲环境行为。研究3采用实验设计,进一步检验了先前的结论,并发现环境自我认同可以显著调节上述中介作用——个体的环境自我认同越高,关系流动性通过印象管理动机增加其亲环境行为的效应越强。补充研究采用实验设计,进一步验证了印象管理动机对真实(非自我报告)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

本文揭示了关系流动性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为理解关系流动性和亲环境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亲环境行为常常被视为一种利他行为,但其内在却不乏自利动机,这些结果对理解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亲环境行为提供了新的解读。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董志文和吴仲达为yl23411永利博士生,侯玉波为本文通讯作者。这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125)资助完成。

文章链接:Dong, Z., Wu, Z., & Hou, Y. (2023).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or impressing others? Understanding whether, why, and when relational mobility shapes individual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9215


2023-10-18